維生素D與多發性硬化

本文已影響2.3W人 

現在的觀點:維生素D 是一種激素,具有多種生理作用,不單單調節血清鈣。比如也參與免疫調節。血清中維生素D水平降低,與多種疾病的發生相關,並且與疾病治療的效果和預後有關。缺乏維生素D,增加多發性硬化的發生,加速其進展,預後不良。

維生素D與多發性硬化

美國學者認爲,正常健康人,血清中維生素D的濃度在75-100那摩爾(nm) /L間(30-40那克ng /ml)。在多數患者,爲了達到這個水平,每天需要補充維生素D 3000國際單位(IU);爲了保持這個水平,每天需要補充500-800 IU。試驗發現,短時間內每天補充40000 IU是安全的。然而,究竟補充多長時間?多大劑量?仍需進一步研究。

挪威學者認爲,因爲在多發性硬化患者的病程早期就存在骨質疏鬆,所以,25羥化維生素D的血清水平在全年均應高於50 nm。維持在75-125 nm可以維持骨骼的健康,伴隨疾病低活動。每天增加400 IU(10 微克ug)維生素D,可使56%患者的血清水平超過50 nm,使11%的患者血清水平超過75 nm,而 每天800 IU可使97%的患者血清水平超過50 nm , 67%患者超過75 nm。所以,他們推薦:多發性硬化患者從秋季至春季至少每天補充800 IU,間斷檢測,使其目標水平維持在75-125 nm之間。

荷蘭學者報告1例女性多發性硬化患者,1990年確診。從1998年至2000年,她的行走能力從每天的20千米縮短爲每天只能行走1千米。從2001年元月,開始每天服用維生素D3。起始劑量800 IU,逐漸增加劑量,至2004年9月,增加至4000 IU,至2005年9月增加到6000 IU。補充維生素D3後,減輕肌肉疼痛,改善行走能力,2000年2月她從每天只能行走1千米進步到可以行走14千米。服用10年無不良反應,如無高鈣血癥、高鈣尿症和腎結石症等。但因爲可能的腸道問題,出現吸收不良,包括鈣,會增加血清甲狀旁腺激素和羥化維生素D水平,骨質脫鈣等。所以,患者應注意定期評估維生素D、鈣、鎂等攝入情況,檢測腸道問題和血清甲狀旁腺激素、鈣水平,骨骼情況,以及尿鈣和體內結石情況,處理可能存在的問題。

分析認爲,補充維生素D治療多發性硬化尚未有結論,需要進一步評估。也有動物實驗發現,補充維生素D 可以抑制實驗性變態反應性腦脊髓炎(多發性硬化動物模型)的發生、發展。但是,在維生素D基因缺陷小鼠,病情不是加重,而是較輕。動物實驗進一步證明,陽光照射或紫外線照射可以調節動物的免疫反應減輕疾病。所以,補充維生素D 可能對調節鈣有作用,能否對治療多發性硬化有免疫調節的幫助還需要再觀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