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本文已影響2.71K人 

如果果知識是肥料,那麼孩子們需要的絕對不僅僅是肥料,還需要陽光和雨露!我們應該教他們如何愛,關心別人,如何欣賞和珍惜生活,告訴他們生活的意義和價值決不僅是分數的多少,還要帶他們去體驗各種美好的東西,體驗生命的美麗,讓他們思考,感動,爲自己

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馬加爵事件過去了一段時間,人們從最初的震驚、悲傷到後來的憤怒轉向了現在的思考。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這樣冷靜客觀的思考。爲什麼風華正茂、才智優秀的大學生如此殘忍、如此冷靜地殺害與他早晚交往的夥伴和朋友?爲什麼只是小原因,就像深仇大恨一樣?他臉上隱藏着什麼?通過現象看本質是永恆的真理,我們從這個事件的現象中看到了什麼?

教育改變人的一生是人類社會整體接受、認可的觀點,在我們這個有兩千年曆史文化的國家自古以來就把讀書看得比天高,從當時的科舉制度和萬般都是下品,只有讀書高的觀念中才能反映出中國人。的雙曲餘弦值。到了21世紀的今天,在很多人眼裏,教育是讀書、學問、考試、分數。但是,我們必須考慮的是教育真的是這個問題嗎?

馬加爵小時候成績優秀,特別是理科方面更突出。他的家庭不富裕,但從小父母和兩個姐姐就愛他,對他的教育問題和普通富裕家庭沒什麼區別,甚至可以說是過去了,全家人都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他也確實爲家庭爭氣,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雲南大學。在犯罪心理學家李張金教授給他的心理報告中,當他詢問馬加爵最成功的體驗時,他回答說他在物理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並被雲南大學錄取。問他的個人愛好是什麼,他的回答是理工。從這些問題可以看出,根據傳統的評價標準,喜歡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是非常優秀的人。然而,事實無情地向我們證明了這種觀點的錯誤,也就是說,這個優秀的孩子用無與倫比的冷血殺死了四個與他相同的花季男孩!只有貧窮,性格內向,才能合理解釋這件事?從古至今,有多少出身貧寒,性格內向不張揚的青年才俊經歷風雨,克服困境,爲人類、社會做出優秀貢獻,他們自尊、自愛、關心他人、愛生活,成爲時代的典範。因此,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與貧窮的環境、內向的性格是沒有直接關係的,自私和以自我爲中心纔是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

馬加爵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這一代人的父母由於自己沒有趕上好年代而把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學業有成,考上重點大學,出國留學,過上好日子,爲家庭爭光,爲自己爭面子。給孩子報各種不同的補習班,讓孩子學各種不同的技能,只要孩子的分數達到要求,其他事情都可以由父母或其家人代勞,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孩子,只要你學習好,考試分數高,家裏什麼事情都不用你來做,爸爸媽媽爲你什麼苦都願意吃。”孩子們變成了學習的機器,他們甚至沒有時間去思考自己學的這些東西到底有什麼用處,他們只知道,只要考得好,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就能夠達成幾乎所有的願望,他們對世界、對生命的認知就僅僅停留在課堂、補習班和各種考試的試卷中。正是由於這種狹隘的認知觀,使得孩子的身心發展極不均衡,由於從小到大隻是接受別人付出的愛而從來沒有給予過愛而使得他們普遍自私和以自我爲中心。他們總是認爲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他們接受的愛都是不需要回報的。

馬加爵事件出來以後,各地又爆出許多類似事件,這使得我們不得不嚴肅地反思我們的教育問題。我們的教育不均衡,只重視智力教育,忽視人格教育、情商教育、人生教育等其他方面的教育。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需要的不僅僅是知道考試的人,綜合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對人的一生來說是最重要的。但是,現在的教育狀況和當時馬加爵們的教育現象有多大變化呢?週末街上到處可見的各種學科補習班、技能補習班的孩子和當時有多少變化呢當我們看原本活潑可愛的孩子被沉重的學業壓迫而厭學,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沉浸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逃避現實無情的壓力時,聽到無數的孩子像馬加爵一樣活着有什麼意義我可以不反省我們的教育嗎?

孩子們很可愛。每個孩子都有共同出生的特徵。那是單純、善良、希望被重視、被同年齡的團體接受。我們教育的前提是不殺死這一點,引導孩子健康快樂成長,這是我們大人的責任。孩子不是父母用來滿足虛榮心的工具,而是老師用來衡量業績的平衡。他們是人,是獨立的個人,他們不僅要在課堂上學習知識,還要在自然中吸收營養。他們不僅要教老師和家長知識,還要教他們如何生活,如何做人。他們就像一朵嬌嫩的小花,需要各種營養來滋潤和灌溉幼小的身心,每一種營養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注重一種而忽略了其他幾種,就會使小花的生長扭曲而變形,影響一生,也影響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從家長、老師教育工作者到社會,教育最重要的是人格教育、生命教育,讓孩子學習、學習生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