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治療胃脹呢

本文已影響2.17W人 

中醫如何治療胃脹呢?這是值得大家關注的,大家知道胃脹是危害比較大的疾病,損害患者身心健康,想要避免疾病危害,大家需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下面,我們就具體分析一下。

中醫如何治療胃脹呢

(1)脾胃虛寒:胃脹主證胃脹隱隱,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神疲乏力,四肢欠溫,舌淡苔白,脈細緩無力。分析脾胃虛弱,寒氣凝滯,故胃脹隱隱;中陽不運,水飲停聚,故痛不甚而琺吐清水,喜暖喜按;脾陽虛故四肢欠溫,神疲乏力,舌淡、脈細緩無力。治則溫脾健胃。選穴肝俞、脾俞、三焦俞、樑門、中脘、章門、手三裏、足三裏。除拿揉抖顫導滯法和揉壓陽明清熱法不易使用,以上基本手法均可使用。痛發之時,可拿搓胃俞,雙拇指同按樑門,以溫中止痛,痛止後,可按基本手法施術。如脾胃虛寒,而肝有鬱熱,除胃脹外,尚見泛鉉嘔吐,時覺飢嘈,食則不舒,四肢欠溫,舌邊紅絳,苔白中黃,脈弦細者,可用雙拇指同取雙章門、立拳滾上腹部寒熱並投,肝胃同治。

(2)胃陰不足:主證胃脹隱隱,心煩嘈雜,口乾欲飲,大便乾燥,苔少或剝脫,舌光紅少津,脈細微數。分析胃陰不足,胃絡失養故胃脹隱隱;陰虛生內熱,故心煩嘈雜,口乾欲飲,大便乾燥;舌紅少津,苔花剝,脈細微數皆爲胃陰不足之徵象。治法養陰益胃。選穴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中脘。可重用提拿捏脊健運法,推揉腹部和中法,捏脊法反覆施術十次。食慾不振者,重用開三門、運三脘、大便隱血,腹部手法慎用。胃脹一證,除用按摩等法治療外,注意飲食調節,心情舒暢,亦屬必要。

治療胃脹,首應辨其疼痛的虛、實、寒、熱性質及病在氣在血,然後審證求因,給予恰當的治療。大抵新病暴痛,痛勢急迫而痛處拒按者多屬實證;久病痛緩,病勢綿綿而痛處喜按者,多屬虛證;寒證疼痛,喜溫熨熱飲,遇寒則疼增;熱症疼痛,喜涼熨冷飲,遇熱則痛劇;以脹痛爲主,或痛引胸脅,疼痛每因情志變化而增減,此多爲氣滯;痛處固定不移,多爲刺痛者,常屬久病血瘀;若煩熱似飢,舌紅無苔或少津者,多屬胃陰不足之證。胃脹的治法,古雖有“通則不痛”的原則,但決不限於“通”之一法,臨證之時,應運用四診八綱,詳加審察,根據病者的不同情況,確立恰當的治療方法。

上述幾方面是中醫專家對胃脹治療方案做出的分析,希望得到大家的重視和關注,當然胃脹危害極大,想要徹底降低疾病危害的發生,大家在把握了胃脹治療方案之後,還需積極諮詢相關專家的建議,以徹底降低疾病危害的發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