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角度看腰椎間盤突出

本文已影響3.03K人 

腰椎間盤突出症常為各種意外損傷或因工作時體位、姿勢不當導致扭挫傷。勞損則多因長期從事某工作或負重過度等原因造成。可傷及肌肉、筋膜、韌帶,也有傷及關節、椎間盤等,這類腰椎間盤突出症輕則絡道氣血執行受阻,重則肌肉、關節損傷,瘀血內積。

從中醫角度看腰椎間盤突出

損傷及勞損又與腎氣不足關係密切,腎氣虧虛易產生椎間盤突出症;損傷與勞損,日久又可內傷及腎。因此中醫分型為氣滯絡阻型、瘀血內積型及肝腎虧虛型。除區域性有氣血瘀阻外臨床均有肝腎不足,因此常按肝腎虧虛型為主加以辨證施治。

風寒溼熱之邪侵及人體,著於腰部,脈絡受阻,或因腰部有過損傷與勞損,區域性抵抗力減弱,外邪乘虛侵襲,流竄經絡,脈絡痺阻發展為腰椎間盤突出症。臨床多見於風寒溼型,其次為溼熱型。中醫學認為溼熱型的產生既可以是直接感受溼熱之邪引起,也可以是風寒溼之邪鬱久化熱而成。

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症,系中醫學特有的認識,是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核心。“腎主骨外,肝主筋”,因而腰椎間盤突出多有腎虛或肝腎兩虛,這既可以是邪戀日久,損及肝腎;也可以是勞傷筋骨,內耗氣血而致;也有肝腎素虛者。由此可見肝腎虧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症雖屬虛證,而臨床所見多為虛實兼夾,在治療中當分清標、本、虛、實。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