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進補真的正確嗎 想要養生需要注意的事項都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1.77W人 

一到冬季,是不是人人應該進補(指進食補藥補品)?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按現在的生活條件,冬季進補的對象,一般是指體質虛弱的人,或是大病初癒,或是手術後,抑或是過度勞累之後。正常健康人若從增強體質的願望出發,則以適當的體育鍛煉和加強食物營養為宜,不必進食補藥。因為濫用補藥補品,反而影響健康人體的內在平衡機制,造成陰陽失調。

冬季養生進補真的正確嗎 想要養生需要注意的事項都有哪些

中醫將人的體質分為九大類: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淤血質、氣鬱質和特稟質。這九類人羣並非人人需要進補,其中濕熱質、痰濕質、淤血質、氣鬱質的四類人羣,還需要一定的清瀉。貿然進補會導致上火、煩躁、腹脹等不良反應。

需要進補的體質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有人認為只有冬季才能進補,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祖國醫學有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説法,即所謂反季節進補。

“春夏養陽”即冬病夏治,適用於陽虛(包括氣虛)者,這類人容易在秋冬季節發生以虛寒證為主的各種症狀,臨牀表現常有怕冷、四肢不暖、受涼容易腹痛、大便爛、小便多、舌邊有明顯牙齒印。如果在冬季補養,由於此時自然界的寒氣濃重,補益效果欠佳。在夏季陽氣旺盛時進補,温陽的藥物和食物藉助外界的陽氣,更容易深入體內達到補益的效果,防治冬季容易發生的疾病。主要以温性的藥物在春夏季節進補調養,如鹿茸、紅參、巴戟天、淫羊藿,食物有韭菜、生薑、大蒜、糯米、酒、龍眼肉、荔枝、栗子、鹿肉、鱔魚、雞肉、羊肉、狗肉、薤白等。

“秋冬養陰”即夏病冬治,適合於陰虛(包括血虛)者,這類人容易在夏季發生以虛熱證為主要臨牀表現的各種症狀,如手足心熱、面部熱感、心煩、口乾咽燥、口乾喜冷飲、大便乾燥等。這類人適合在冬季進行適當的補陰調養。因為有外界的陰氣相助,所以人體易於吸收和利用。主要用具有滋潤養陰作用的藥物在秋冬季節調養,如魚膠、淮山藥、玉竹、黃精、龜板等。食物有蜂蜜、蓮藕、甘蔗、柿子、荸薺、海帶、桑葚、田螺、白蘿蔔、豆腐、梨、枇杷、菱角、蘑菇等。

  需要提醒的是,有時將上述進補的依據去考量某時、某地、某人的進補方法,會得出一些矛盾的結果,如秋冬季需要養陰,患者的體質屬於陽虛需要温陽,等等。此時,考慮進補採取什麼方法,應該把體質因素和疾病特點放在第一位,季節特點作為參考或輔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