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表現

本文已影響1.57W人 

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表現

幼兒還處於一種無意識的狀態,做出的很多種行為,可能就無法自己控制。往往在實際之中,一些無意的行為就變成了攻擊性行為。導致了傷害的出現,但是幼兒還不明白這是為什麼。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表現?

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表現?

主要表現為吵架、打架等身體上的攻擊,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採用語言攻擊,謾罵、詆譭,故意給對方造成心理傷害等。

幼兒產生攻擊性行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先天的遺傳

性格是具有一定的先天性,從生物學的方面來説,是幼兒與生俱來的能力,是幼兒的生理特徵。有的幼兒出生開始就是容易急躁,這樣的幼兒長大遇事稍有不順就容易大發雷霆,也就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

2、自我勝任感和重要感

自我勝任感低就會自我否定,認為自己能力不足,擔心拒絕從而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心理學家多拉德認為,攻擊性行為的起因是挫折,在向着目標前進的過程中遇到阻礙就會產生挫折感,在行為上就表現除攻擊性行為。其次是重要感,許多幼兒感覺到自己被他人忽視的時候,就想要引起重視和注意,往往攻擊性行為就會引起大家的重視和注意,於是強化了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3、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就包括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家庭成員的自身性格,家庭教養方式。根據有關研究表明,在家庭關係融洽,家庭氛圍温暖和諧中成長的幼兒,較家庭關係緊張中成長的幼兒對待他人的態度更加的友好,幼兒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身心受到潛移默化,也會渴望家庭之外與他人的友好和諧相處;其次是家庭主要成員的性格,多指父母的性格。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許多行為,處事方式都是在幼兒眼裏作為學習模仿的對象。

幼兒在很多方面需要接受正確的教育,才能夠矯正幼兒的心理素質,這樣才不會出現一些極端的行為。父母很多行為不要在幼兒面前表現,因為幼兒的模仿能力非常高,所以後期就容易出現一些攻擊性行為。為了幼兒的健康發育,還是多考慮如果讓寶寶發育好的問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