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近期先吐後瀉 需警惕輪狀病毒腸炎

本文已影響6.04K人 

近日,福州兒童醫院消化內科收治了一名9個月的男寶寶,據男童媽媽介紹,送醫前兩天,寶寶先是吃了就吐,之後又不停拉肚子。大便呈黃色蛋花湯樣,一天10餘次,小便量減少,入院後,消化內科醫師爲寶寶行糞輪狀病毒檢測,結果爲陽性,確定是輪狀病毒在搗亂。

小兒近期先吐後瀉 需警惕輪狀病毒腸炎

該院消化內科主任稱,最近兩週科室收治的輪狀病毒腸炎患兒呈增多趨勢。輪狀病毒腸炎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嬰幼兒腹瀉,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在秋冬季高發,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流行,是3歲以下兒童急性水樣腹瀉最爲常見的病原體,“在我國90%的輪狀病毒腸炎發生於6個月至2歲嬰幼兒,希望家長重視。”

輪狀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腹瀉患兒、恢復期排毒者等是輪狀病毒感染的主要傳染源,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比如孩子們的手、玩具或食物被輪狀病毒污染後,通過進食繼而造成感染,也可以由氣溶膠通過呼吸道傳染,病初,患兒常先發生嘔吐,隨後出現逐漸加重的腹瀉。

專家表示,秋冬季是輪狀病毒感染的高峯期,家長應儘量避免帶兒童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遊樂場所。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勤洗手。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食具、便器、玩具等的定期消毒,切斷糞口傳播途徑,另外接種輪狀病毒疫苗能夠有效預防輪狀病毒腸炎的發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