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幼兒害羞的兩個原因

本文已影響6.35K人 

目前,心理學界總結了幼兒害羞的原因,

心理:幼兒害羞的兩個原因

A身心因素

有些孩子出生後,比其他同齡孩子害羞,這樣的幼兒從小就容易恐懼抑制,可能與遺傳有關。然而,一些學者認爲這是間接和非決定性的因素。也有因爲身體有障礙和缺陷而害羞的幼兒。例如,外觀明顯不同,器官功能有障礙(聽覺、視覺等),這樣的孩子很敏感,容易害羞。另外,幼兒缺乏安全感,必然會失去自信。因此,參加社交活動(例如在別人家做客)對他們來說是相當可怕的事情,結果自己被同齡的夥伴孤立了。更由於對社交活動害怕,失去練習社交技巧的機會,形成惡性循環,使他們越來越缺乏來自家長的表揚和鼓勵,變得更加害羞。

B家庭因素

過度處罰容易造成孩子害羞。尤其是在別人面前進行訓斥與羞辱,讓孩子爲犯錯誤而羞愧難當的做法會將幼兒打擊得害羞、不敢見人。家長的偏見也會造成幼兒害羞,因爲家長的偏見是在告訴孩子,即使是他們的親人也會站在對立的立場對他們做負面評價,結果使孩子誤認爲整個生活的規則就是一個由別人來評價他們的好壞的過程,因而變得更敏感、甚至恐懼評判他們的人。父母自己害羞沉默的話,孩子也有害羞沉默的傾向,特別是在遺傳和體質方面有害羞的傾向,生活在害羞的氛圍中的時候,容易讓孩子害羞。父母本身在社交方面缺乏積極的指導,在看不見的情況下剝奪和限制孩子接觸他人的機會,結果加劇了孩子的害羞。兒童大膽、自主、開朗、活潑個性的塑造,與幼年時期對外界環境的信任度、安全感和適應性的高低有直接關係。上例中葉子的女兒在嬰兒時期表現出害怕接觸外人時,家長就應該有意識地讓孩子接觸陌生人。這是父母陪同的一次生兩次熟訓練,不是孩子真正獨立面對陌生情況。因爲這種接觸仍然是被動的,孩子雖然可以面對生人,但不願意離開父母獨自與他人相處。

孩子學走路時,從抱到走路的過程,表面只是行爲上的變化,但這是從依賴到獨立的心理過渡。處理不當會導致兒童安全感和信賴度的下降。葉子的女兒站不住的時候,其實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有心理上的懷疑。這時,從爬到走的感覺統一支配和心理雙重緩和,需要大人的鼓勵和支持,但葉子採用的把女兒帶進房間關門的強硬態度和方式,使原本膽小的孩子更加缺乏對外部環境的安全感,反而失去了孩子的心理支持。這種膽怯、退讓、無奈、觀望、被動的情緒,被帶到幼兒時期的同伴交往中,只能讓孩子更害羞。家長極端、草率地進行防務培訓,完全誤導孩子瞭解外界視角。友好的握手被內化爲懷疑和敵意,引起了孩子的警戒、敵對、安全感和信賴感的各種不良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用封閉、防禦面對外在的一切,性格特別內向,交流不好,容易患社交恐懼症。不及時指導的話,長大後容易把自己關在小天地天地裏,一個人去,孤獨無聊,容易引起頑固的性格。

膽小的孩子背後一定有暴力的監護人。家庭環境和家長自身的修養、態度和方式對兒童健康人格的發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只有適度地愛孩子,有要求,有愛才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形成自尊心、自信的性格、自立、自制等積極的感情。孩子達不到父母期待的要求時,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反省自己的做法是否合適,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父母要以平常的心情陪伴孩子快樂地度過成長中的每一天。

小編插話

害羞的行爲,西方哲學家、藝術家認爲是美德,在我國傳統觀念中沉默是金錢、禍從口出等觀念,一般人不認爲害羞是問題,相反認爲是好行爲,害羞經常被監護人認爲是因此,提醒父母,如果孩子太害羞,影響他的正常生活,他們必須諮詢心理專家,積極幫助孩子糾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