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溼氣的中藥

本文已影響1.82W人 

牀上除溼氣的中藥有很多,如茯苓、薏苡仁、黃芩、梔子、當歸、山藥、白扁豆、砂仁等。

除溼氣的中藥

溼氣重主要分爲寒溼、溼熱、脾虛溼盛等類型。寒溼包括外感寒溼和內生寒溼,患者可出現畏寒肢冷、面色發白、口腔潰瘍、四肢關節疼痛等症狀。患者可遵醫囑使用薏米、生薑、蓯蓉、五味子、百靈菇、銀耳等藥物進行治療。

溼熱指溼與熱蘊結在體內,臟腑經絡運行受阻,可見全身溼熱症狀,如頭身困重,食少,腹脹,噁心,口苦,大便不爽等。溼熱一般與飲食不節、脾胃失健、情志因素有關。患者可以去醫院中醫科就診,並遵醫囑使用龍膽草、黃芩、梔子、當歸、生地、柴胡等藥物來化溼。

虛溼盛是指脾氣虛、脾臟運化水谷能力下降,導致水分代謝紊亂,體內溼氣積聚過盛。患者可出現面色無華、神經倦怠、四肢冰冷等症狀。患者可以去醫院中醫科進行望診、聞診、問診、切診,並遵醫囑使用黨蔘、炒白朮、半夏、山藥、薏苡仁、白扁豆、砂仁等藥物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體內溼氣較重多見於寒溼、溼熱、脾虛溼盛等情況,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中藥進行治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