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治療方法有哪些?中醫八法治療很管用

本文已影響2.09W人 

抗癲癇藥物是治療癲癇的主要方法。目前合理而充分的藥物治療可使70%~80%的患者獲得完全或基本上的控制,是臨牀上最主要的治療方法。餘下一些療效不好的癲癇病例,其中一小部分可考慮手術治療。除上述兩種的治療方法外,還有傳統的中醫、中藥、鍼灸,以及心理治療、康復治療等。至於割治、埋線、埋藥等方法因缺乏科學根據又無肯定的療效,目前尚不能把它做爲一種治療癲癇的有效治療方法。

癲癇治療方法有哪些?中醫八法治療很管用

中醫八法治療很管用

(1)醒神開竅定癇法 癲癇神昏竅閉當以開竅法救急,這是共識,但如何開竅,認識並不統一。有人主張芳香開竅,有人主張豁痰開竅,有人則認爲勿需單用開竅藥,而應以活血化痰通絡爲主。遇癇發急症,要針藥並用,中西醫並舉,迅速止癇,以保護腦髓神機免遭持續損害爲目的。安宮牛黃丸、蘇合香丸、至寶丹皆是常用之品。現在臨牀腦病科常用的中藥如醒腦靜、清開靈注射液,皆可辯證應用於癲癇的臨牀治療,特別是發作期的急救。

(2)活血化閼法 此法對於顱腦外傷,或小兒難產、顱內出血所造成的癲癇更爲適宜。癲癇發作時,人體臟腑氣血失去了平衡而發生紊亂。氣機紊亂必然導致血流不暢,這是因爲氣和血有密切的聯繫。氣滯以後血流瘀阻,血瘀以後氣機更加不利。所以在治療癲癇時,尤其是治療外傷性癲癇時,運用活血化瘀的藥物可以提高療效。常用活血藥時要注意,婦女月經過多或妊娠期間禁用。

中醫學有"久病多瘀"之說,對於癲癇,有瘀血癥狀者,應用活血化瘀法當屬無疑。但對於部分癇證,有時瘀阻之象不明顯,但病久難愈,用其他治法效不顯著時,也可配合使用活血通絡治療,往往可收到好療效。

(3)化滯通腑,清熱止癇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中醫所說的"食癇"、"熱癇",食癇即由於飲食失節而誘發的癲癇病,小兒癇病用此法者較多。癲癇發作時多數伴有胃腸道的症狀,如打嗝,脘腹脹滿,納呆厭食,或反覆嘔吐,或陣發性劇烈腹部疼痛。常用的消食化滯藥物有山楂、檳榔、麥芽、雞內金、神曲、萊菔子等。這些藥物必須同祛風、化痰、鎮驚、清熱等方法同時應用才能取效。

關於通腑法的作用範圍,不論是發作期或休止期都可用通下法。且下之宜早不宜遲。若有腹脹、便祕、舌紅、苔黃、脈實則更是必用之證。臨牀上通腑至大便瀉,腑氣通爲度,不宜過量,同時還需根據正氣盛衰,病機之兼夾,靈活配伍用化痰、平肝、活血、補益等。

(4)祛痰止癇法 中醫認爲"無痰不作癇",也就是說痰是致癇之源,故逐痰、豁痰是治療癲癇很重要的方法。癲癇病人或是由於形之痰閉阻肺絡,出現喉間痰聲漉漉、口吐痰涎,或者由於無形之痰矇蔽狀。這些痰證有的是由於脾虛運化失職,水溼所化的痰,開成熱痰、燥痰所致。驗之臨牀,當根據患者痰邪性質不同,分別選用清熱化痰、燥溼化痰、理氣化痰、搜風化痰等法。

(5)祛風解毒止癇法 本法適用於因風邪而引起的癲癇。風邪有外風和內風的區別。外風多是指風

寒或風溼之邪,從口鼻或皮毛而入,風邪阻於經絡可以見到劇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內風則是由於肝陽上亢或陰虛內動、風挾痰濁瘀血上擾神明而引起癲癇抽搐。臨牀上發病迅猛,變化迅速,臨牀表現複雜多樣,或出現全身強直抽搐,搖頭動肩,口眼震顫,肢體肌肉抖動,或兩眼上視或斜視,頭暈目眩、脈弦勁有力。

外風宜疏散,凡因風寒所致者可選用羌活、防風、藁本、細辛等藥,臨牀上常用以治療頭痛性癲癇。風溼外襲者,可用菊花、蟬衣、蔓荊子、柴胡等。

內風宜平熄,對於抽搐有力,屬於肝經實熱動風的病人,可用羚羊角粉、生石決明、鉤藤、地龍等藥,不僅能熄風止痙而且可以清泄肝熱。如果久病癲癇,體質虛弱,抽搐力小或有侷限性發作者,應選用止痙作用和緩的天麻、白蒺藜、殭蠶諸藥。倘若頻繁抽搐,可用止痙作用大的全蠍、蜈蚣等蟲類藥和,以加強祛風通絡的功效。

(6)鎮驚安神調氣止癇法 如因驚恐等精神情志因素過極而誘發的癲癇病適用此法。驚則氣亂,恐則氣下,氣血逆亂,上犯腦髓,情志過極,心肝火盛,邪熱上擾則神不守舍而致驚癇抽搐。在癲癇發和時伴有驚叫,驚惕不安,肌肉跳動,喜笑失常,神魂不守,平時膽怯易驚,躁動不安,少眠多夢,可以用鎮驚安神的藥物。

屬於實證的病人可以選用質地重鎮的金石藥及介類藥如靈磁石、琥珀、龍骨、牡蠣、硃砂等。應用時還須配伍一些清熱瀉火、平肝潛陽的藥物,則效果更好。如屬於心血不足或肝陰虧損的病人,可以用養心安神、柔肝斂神的辦法,選用炒棗仁、柏子仁、白芍、女貞子、遠志、夜交藤、生地諸藥。

情志發病,其發在病;情志爲病,其傷在腦。如因情志過極,大怒發癇者,可用行氣解鬱的五磨飲;如果情志不暢、神志呆滯者,可用調氣解鬱的逍遙散;膽火旺盛見煩躁目赤、耳鳴眩暈者,可用丹梔逍遙散。心脾虧虛,神不守舍者,配合使用補益的方法。

(7) 補肝腎填精髓法 中醫學認爲腎爲先天之本,生髓主腦,伎巧出焉。凡是由於稟賦不足所引起的癲癇,諸如原發性癲癇,或由於遺傳因素或是大腦先天性缺損所致者,都可以用補腎的方法治療。另外癲癇大多患病日久,窮必及腎,肝腎之間關係密切,也就是常說的"肝腎同源",腎水不足則肝陰必然虧損,肝腎兩虛,就要以形成虛風內動,引起驚癇抽搐。如明。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癲癇總論》雲"由腎中陰火上逆,而肝主之",所以補腎也就可以養肝,肝陰(血)充實,肝風自可平熄。常用的補腎藥有熟地、何首烏、山萸肉、女貞子、龜甲、鱉甲、紫河車、枸杞子、杜仲、五味子等。這些藥物也經常是在癲癇的緩解期應用。在抽風頻頻發作時,應該祛風、逐痰、清熱、鎮驚,治其標證。待肝風平熄、痰熱已清,再用補腎養肝的藥物,緩治其本。由於癲癇爲久病,多難速愈,在滋補肝腎時,宜選用性平力緩之品,以圖守徐圖,日久見功。

(8)健脾補氣止癇法 這種方法常在癲癇休止期使用。尤其病人見有面色發黃、形體消瘦,經常出汗,食慾不振等症狀時較爲適用。或是輕微抽搐,間隔時間較長,局部肌肉抽動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健脾益氣雖然不能直接祛風、化痰,但中醫認爲培土可以抑木,就是說脾胃強壯了,可以抑制肝風的蠢動。另外脾胃健旺了,溼痰也可以減少。所以在臨牀上應用健脾的藥物後,可以看到病人面色逐漸紅潤,精神好轉,食量增加,體質增強,從而使癲癇的發作次數慢慢減少。常用的健脾藥物有黨蔘、黃芪、茯苓、白朮、黃精、玉竹、山藥、薏苡仁、甘草等。

中焦脾胃功能失調是癲癇發病的病機要點之一。臨牀調理脾胃非常重要,大凡臨牀治癇常用的益氣、行氣、降逆、化痰、消積、清熱等法,均有賴於中焦脾胃功能的調理。另外飲食調護也是中醫治癇的重要內容,臨牀不可小視。

補益法多用於癇病的休止期和急性期以虛證爲主要表現者。其中以益氣法和滋陰法運用較多,且常與化痰、活血、通腑、熄風馬牛不相及等法合用。如果發作期或病情發展發現脫證多以參附湯、獨蔘湯急煎鼻飼或參附註射液、生脈注射液靜脈點滴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