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正生物:深陷輿論漩渦品牌形象盡毀;供應商佔比成硬傷

本文已影響2.37W人 

一家正在上市的企業卻被十幾家媒體集中負面報道,深陷輿論的漩渦不能自拔,對於企業的整體形象品牌影響力造成極大傷害,或許最終葬送了企業的上市之路,3月3日即將登陸科創板的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正生物)如今正面臨面臨着這種情況。

海正生物:深陷輿論漩渦品牌形象盡毀;供應商佔比成硬傷

其實說起海正生物也算是大名鼎鼎,當然並不是指他自己的名聲顯赫,而是他背後的支持者就是著名的大型企業集團,海正集團,海正集團爲什麼出名?因爲旗下擁有多家公司,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江南製藥廠、椒江熱電有限公司等。其中海正藥業在A股中多年號稱醫藥企業的白馬股,聲名顯赫,但是如今這家企業卻深陷負面新聞,虧損不斷,債臺高壘。作爲控股的海正集團,如何挽救這家海正藥業企業已經成爲他的一個重要的任務,辦法不是沒有,旗下有那麼多的公司,所以海正集團的方式就是推動旗下公司繼續上市,海正生物就是正在上市的其中一個,雖然海正藥業最新債務高達124億元,但是海正藥業的子公司博銳生物也正在準備上市,下一個是誰?

今天分析的主角是海正生物,申請登陸科創板,募集資金13.26億元,報告期內的營業收入,2.28億元、2.32億元、2.63億元,2.66億元.資本市場對此反應不一,不過負面反應居多:多類型負面新聞不斷,深陷輿論漩渦;供應商佔比成硬傷。

多類型負面新聞不斷,深陷輿論漩渦

媒體對於海正生物的狂轟亂炸有很多方面,最主要根本達不到科創板的要求,對賭協議、控股股東問題、原材料斷供風險、產能沒有充分利用上市圈錢,關鍵技術人員離職研發投入低等。新浪網、紅星資本局、騰訊網、華爾街見聞、中國經濟網、經濟參考報、小財迷、掌心財經、雷達財經等都進行了報道。

媒體報道梳理如下:

1、科創板要求不達標:在科創板的指標中,海正生物連及格都沒達到。科創屬性指標一共計四個條件,海正生物兩個不達標,科創屬性指標二5個條件,海正生物竟然三個未達標,這樣的資本也申請,說明多麼着急融錢。

2、

研發投入不足

5%

,關鍵技術人員離職。這第二條實際上也是造成第一條的根源,企業不重視科研,怎麼能夠達到科創屬性,不重視人才,怎麼留住人才?“一種製備丙交酯的方法”、“一種純化丙交酯的方法”兩項專利的發明人蔣仙友是海正生物聚乳酸兩步法工藝關鍵發明人,不知什麼原因,這樣的人才都沒留住。

3、簽署對賭協議,主要是2020年12月和2021年6月與中石化中石化資本、中啓洞鑑、椒江工聯簽署業績對賭協議,一方面對賭協議是A股不允許的,另一方面從簽訂時間上看,很明顯是突擊入股,因爲距離第一次申報時間是12個月內.

4、控股股東問題,海正生物大股東海正集團,海正集團推動旗下多家公司上市,海正生物的上市明顯有爲兄弟公司海正藥業分揀壓力的嫌疑,海正集團在海正藥業連年虧損、大額負債方面負有領導不力的責任,120多億的的債務短時間內難以解決,最快的方式便是推動其他旗下公司上市。

5、產能利用不充分問題。企業上市一般是擴大生產,擴充產能,也就是產能不夠用。但是海正生物產能利用率較低,招股書可以看到,最高79.59%,最低只有34.88%。在這樣的產能利用率下還建新項目,圈錢的嫌疑太明顯了。

對媒體

報導

這些問題梳理表明:海正生物被媒體大量負面跟蹤肯定有自身的原因,究其根源在於自身各項指標素質不過硬,內控失調,內因纔是

引起外因

變化的根源。

供應商佔比成硬傷

海正生物的供應商2018-2020年度及2021年1-6月,公司向前五名原材料供應商採購的合計金額佔原材料採購總金額的比例分別爲94.76%、95.24%、93.23%和92.51%,海正生物輕描淡寫的說這是相對集中,這豈止是相對集中,是超高度集中。

並且問題不止這些,第一大供應商

2020

,

2021

星漢生物在

2018

2019

年根本都沒進入前五,然後直接成爲了第一大供應商,工商資料顯示這家公司規模並不小,註冊資本

1.5

億元,但是參加社保人數僅僅

20

個人。

第二大供應商金丹科技,也是海正生物的同行業競爭對手,2020和2019年金丹科技年報顯示的對客戶銷售數據與海正生物公佈的對其採購數據存在矛盾:

金丹科技年報顯示2020、2019年銷售7744.38萬元和2376.63萬元,但是海正生物對應的數據是7433.62萬元和2687.39萬元。

第三大供應商豐原生物也是同行業競爭對手,並且是

兩步法

工藝

的生產商,總是一同行業競爭對手作爲供應商,爲什麼?偷師學藝?

總之,海正生物這次上市充滿荊棘,拭目以待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